集中发布275项重点科技人才需求,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,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签约!
9月19日,首届“湘智兴湘”大会上,湖南向全球创新英才抛出“招贤榜”,承诺将努力打造最优环境,让各类人才在湖南创业有机会、干事有平台、发展有空间、生活有滋味。
9月19日,首届“湘智兴湘”大会在长沙开幕
这场大会有何特别?湖南拿什么吸引人才,又凭什么留住人才?
为什么要召开这次大会?
此次大会的主题“智汇潇湘 湘智兴湘”,其实就是信号——汇聚全球优秀人才,驱动湖南高质量发展。
这背后,是现实发展的需要,也是长远布局的智慧。
先看现实发展,尽管湖南经济持续增长,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等产业实力雄厚,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湖南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受到“人才饥渴”。
打造“三个高地”、推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、构建“4×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无不需要高层次人才作为核心引擎。
9月19日,首届“湘智兴湘”大会长沙专场活动举行
再看未来布局,各地招引人才,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已呈“抢”的态势。在这种“得高质量人才者得发展主动权”的竞逐格局下,湖南不能守成不前,更不能亦步亦趋。
召开此次大会,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更为深邃的筹划:致力于打造一片适宜顶尖智力生根发芽、枝繁叶茂的“热带雨林”,形成难以复制的“生态系统”。
这个“生态系统”,具有鲜明的“场景驱动”特征。它不是漫无目的地“撒网”,而是紧密围绕本省优势产业和未来布局。
比如,在大会配套的2025年“双进双转”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专场活动现场,湖南面向全省13条重点产业链,发布500项企业技术需求,涵盖工程机械、先进材料、人工智能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、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。
很明显,就是为了以具体项目、真实问题为牵引,让人才“落地即有舞台、投身即见价值”。
这个“生态系统”,展现出强大的“要素聚合”优势,深度融合“政—产—学—研—金”各要素。
在这里,高校、实验室、企业共同成为需求主体,院士工作站与科技型企业并肩出现,基础研究、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在同一份清单中联动推进。
“以前做研究都是各自为战,很难有直接沟通、共享资料的机会。”
正如台湾青年学者、现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崔立有所言,让人才的智慧、产业的诉求与资本的活力深度融合、相互激发,“我们对未来的合作研究更有底气”,也更有助于形成“以智兴产、以产聚智”的良性循环。
此次引才有哪些特别之处?
本次大会,是一场让人才全方位体验湖南魅力、感受湖南诚意的“沉浸式”盛宴。
特别之一,不务虚言,只谈“干货”与“机遇”。
细心观察可以发现,大会全程聚焦可触摸、可量化的具体机会,将“诚意”落在了白纸黑字上。
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在会上发布的重点科技人才需求,精确到了275个具体项目、1500余个岗位。
各类人才只需要扫描会议手册上的二维码,或者点开会议小程序“重点科技人才需求”模块,就能一目了然、对号入座。
支持政策上,直接表明“根据人才类型进行精准支持”——
对顶尖人才(团队)以“一事一议”方式,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支持;新引进人才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;对紧缺急需又不能全职来湘的高层次人才,可以柔性方式引进。
特别之二,场景化体验,让人才“看得见未来”。
除了主场活动外,还举办了“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”专题活动、“中国科学院院所湖南行”科技成果转化专场对接活动等7场重点专场活动。
9月19日,“湘智兴湘”大会专场活动之一——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专题活动在岳麓山实验室举办
这些精心的设计,就是为了将湖南的发展机遇,转化成具体的“应用场景”和“发展平台”,吸引全球英才了解湖南、选择湖南、扎根湖南。
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推介环节,长沙市副市长彭涛向人才描绘了“1+2”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、新增各类科研机构1796家、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30余项等方方面面的探索与实践。
这里的潜台词是:“湖南能给你别处没有的舞台,你的智慧,有机会在雄厚的产业基底上,催生出下一个世界级的重大科技成果。”
橄榄枝如何变发展力?
发出邀请只是第一步,如何将抛出的橄榄枝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?
本次大会上,湖南的答案清晰可闻。
其一,敢于“松绑”的政策,让智力充分涌流。
湖南鲜明提出,要采取竞争择优、定向委托、“揭榜挂帅”等方式,支持人才开展科研攻关;支持人才牵头或参与组建创新平台,符合条件的给予省级人才项目推荐资格;实行长周期考核、人才双聘、科研经费“包干制”等灵活机制,赋予更大科研自主权。
在首届“湘智兴湘”大会长沙专场活动上,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、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国际咨委会专家埃里克·韦斯托夫就表示,这将为长沙在全球研发竞争中积蓄长远人才动能。
其二,搭建“高能级”平台,让才华有的放矢。
这些年来,湖南倾力打造岳麓山实验室、湘江实验室、芙蓉实验室等“金名片”平台,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,为人才提供着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和事业平台。
位于湖南工商大学的湘江实验室,师生在调试智能机器人
其实换个角度来看,此次召开的首届“湘智兴湘”大会,不仅是一次人才的招揽,有是一次创新力量的深度聚合。
试想一下,当全球志同道合的顶尖人才都汇聚于此,是不是会形成强大的“创新共振”,释放出“1+1>2”的聚合效应?
其三,打造国际化环境,让人才生活无忧。
长沙连续17年获评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以其宜居的房价、活跃的文化和都市魅力吸引各方人才。
长沙市五一商圈人潮涌动,热闹非凡
近年来,湖南更是着力打造国际化生活环境,加快建设国际人才社区,为海外人才提供无缝衔接的工作与生活体验。
本次大会上,湖南还明确要构建全链条、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,在医疗保障、交通便利等方面提供“一站式”解决方案。
“湖南对海外优秀学子非常开放,非常宽容。”剑桥大学终身教授、剑桥大学先进电力电子实验室创始人、主任龙腾由衷感叹。
在创新、活力和充满机遇的湖南,顶尖的智慧可以遇见顶配的舞台,奔涌的活力可以碰撞璀璨的火花。与湖南同行,就是与机遇携手、与未来共舞。
责编:陈玮 编辑:邱梦
来源:湘伴